本周內地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落幕,在易方達、廣發雙雄閃耀公司規模排行榜頂端的同時,記者也發現行業馬太效應導致中小基金公司被越甩越遠,富安達基金就是其中明顯的一例。
Wind資訊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末,雖然富安達的全部資產合計有所增加,排名較上一季度末前進6位;但是其非貨幣資產卻同比減少,排名后退。究其原因,公司主動權益類基金長期疲軟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觀。而近期該公司權益新基發行失敗就是最好的注解,4月19日公告募集失敗的雙擎驅動就來自富安達。
記者注意到,3月31日,公司還將該基金的募集期限延長,然而這并未改變募集失敗的命運。分析原因,擬任基金經理孫紹冰任職接近6年,但最佳的產品任職回報尚不到25%。安排業績不佳基金經理掛帥新品或許也是無奈,除他外公司僅有4位管理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人手短缺也成為公司權益類產品發展瓶頸。
富安達雙擎驅動募集失敗
孫紹冰超高換手率也沒能帶來高回報
4月19日,富安達基金發布了雙擎驅動募集失敗公告,正式宣布這只一度延期的產品最終流產。Wind資訊顯示,公司近兩年還是在新發基金中更為側重權益類,2020年成立的3只產品均是權益新品,而今年迄今惟一成立的新基金富安達醫藥創新同樣屬于主動權益陣營。
具體說來,就在雙擎驅動發行前的3月10日,富安達旗下的醫藥創新剛剛成立,后者的募集規模約為5.74億元。考慮到春節后醫藥板塊也隨大盤調整出現較大回撤,這一募集成績尚且屬于可以接受的范疇中。對比來看,作為全市場類型的雙擎驅動卻意外夭折,背后的主要原因或許還在擬任基金經理的業績疲軟上。
天天基金網顯示,雙擎驅動的基金經理為孫紹冰。2015年5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的孫紹冰,目前已經有近6年的投資經驗了,而此前他曾任職過齊魯證券和富安達基金的行業研究員。
客觀來說,6年的任職時長并不算短,但是他取得的成績并不亮眼:他目前正在管理富安達科技領航和富安達新興成長2只基金,管理開始的日期分別為2020年6月18日和2015年5月22日。但是截至4月22日收盤,他在兩只基金上取得收益率分別為0.32%和23.78%,均在同類基金中排在較為靠后的位置。
以富安達新興成長為例,綜合該基金各年的凈值表現來看,其在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都取得了正收益,之所以長期業績欠佳或許是因為在其余的年份表現更為慘淡對沖掉了上述年份的正收益。其中,截至4月22日收盤,今年以來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只有-15.15%,在1992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1974位。
根據基金一季報,基金年內表現欠佳的原因浮出水面:首先,該基金在行業選擇上似乎出現了失誤。一季報顯示,該基金重倉股中有半數都隸屬于新能源產業,包括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億緯鋰能、風華高科和寧德時代。但是在去年新能源概念集體爆發后,相關標的的估值已經推漲至高位,上述5只產業鏈上的相關股票也在去年全年的漲幅均超過了100%,除了風華高科,其他4只股票的漲幅甚至超過了200%,其中陽光電源全年的股價漲幅達到了驚人的589.16%。
冰火兩重天,在節后市場結構性調整中,上述5只新能源車產業鏈股票也未能獨善其身,股價悉數出現下跌。按照區間統計,從2月18日市場大幅調整迄今,截至4月22日收盤,除了風華高科微漲0.27%之外,其他4只股票的股價都大幅下挫,尤其是陽光電源的股價跌幅達到37.78%。而記者對比近兩期季報發現,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都是該基金一季度新進的重倉股;雖然基金經理一季度小幅減倉隆基股份和陽光電源,但兩者還是位于第一大和第三大重倉股的位置。
除了可能存在階段性調倉失誤外,從長期角度看,孫紹冰也存在換手率過高的情況。以新興成長為例,該基金2020年的換手率達到2149%,在298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排在第36位。不僅在2020年,孫紹冰在管理新興成長以來就一直有高換手率的特點,Wind資訊顯示,2016年至2019年,該基金換手率分別為1265.6%、995.79%、2185.24%和1518.99%。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晉的千億“頂流”劉彥春和名將蕭楠,他們在2020年的換手率均不到50%。
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人手匱乏
權益類產品規模逐漸滑向清盤深淵
擔任基金經理以來業績表現不佳卻掛帥新品,或許公司也是實在安排不出現有人員的檔期了。據《紅周刊》記者統計,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只有5人。除孫紹冰外,目前還有吳戰峰、李守峰、紀青和朱義4人,他們在管基金的數量分別為5只、3只、2只和4只。
而從他們各自的投資風格來看,記者發現幾位基金經理的短板明顯。例如,今年掛帥醫藥主題基金的舵手李守峰,他曾在萬聯證券擔任過醫藥研究員。從一季報來看,在他管理的3只基金中,醫藥創新和健康人生都聚焦醫藥生物板塊的投資,但是他的能力圈似乎也主要集中在醫藥行業上,其中健康人生本季的第一大重倉股佰仁醫療成為最大的驚喜,截至周五收盤,該股年內的漲幅已經翻番。
基金經理紀青目前與李守峰一同管理健康人生這只醫藥主題產品,這也是她惟一管理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而她在管的另一只基金則是中證500指數增強。此外,基金經理朱義則與李守峰一同管理策略精選,而除醫藥之外,基金經理投資還涉足了家用電器、銀行和地產等板塊,從朱義管理其他產品的重倉情況來看,策略精選主要體現了她喜歡重倉白馬藍籌股的風格。記者注意到一季度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金融地產的重倉比例,興業銀行、工商銀行、保利地產攜手進入了本季十大重倉的行列。
此外,公司名氣最大的基金經理吳戰峰似乎是一位全能型選手,一季報顯示重倉行業不僅將科技、醫藥和消費等抱團行業一舉囊括,同時對于二級市場大熱的機械等順周期板塊也有所涉及。
不過,他不僅是管理主動權益類基金數量最多的一位,同時還有諸多行政職務纏身:他是公司的董事之一,同時也擔任了公司研究發展部總監,或許會牽扯他用在投資上的時間和精力。令人遺憾的是,去年8月,在公司擔任五年基金經理之久的毛矛離職,這也使得本就人手不多的富安達基金更加捉襟見肘。
實際上,富安達基金也曾有過短暫高光時刻。在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明星基金經理孔學兵曾任公司董事、投資管理部總監、基金經理。特別是他管理富安達優勢成長時,還曾在2015年取得了83.05%的凈值增長率,在443只同類基金中排在第32位。而在2016年離職后,孔學兵先后又在中融基金和金信基金任職。雖然此后市場環境不同業績無法直觀用數據簡單對比,但是綜合渠道影響力和基民追捧度等多種因素,富安達基金迄今似乎還無人能夠超越孔學兵。
在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公司旗下權益產品的規模也愈發迷你。其中披露了一季報的1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均較去年末出現縮水,其中消費主題、新動力和富安達長盈的規模還位于清盤線之下,隨時面臨著清盤的可能;此外,除了優勢成長、三角區域主題、醫藥創新外,其他產品的規模也都不足2億元。
富安達基金規模全靠一只貨基
新品發行失敗偶然中也有必然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從公司產品結構上來看,富安達頗有些迷你版天弘基金的味道:Wind資訊顯示,按照一季度末的數據,富安達現金通貨幣B的規模一枝獨大,其最新的基金份額達到51.50億份,而在它后面無論公司任何類型的基金產品,居然沒有一只產品的規模能夠突破6億份。
也就是說,這家公司的規模基本維系在一只貨幣基金的身上。但是,眾所周知的是貨幣基金規模并不穩定,一旦出現規模大幅回落,或許公司的生存都會是一個問題。或許也是基于這一點,公司很難把主要的時間精力投在新品發行上。
當然,除去公司生存的壓力所致外,受到大環境影響,公司的新品發行失敗偶然中也有必然。相較于去年“爆款”頻出,今年以來權益基金整體發行遇冷。截至4月23日,年內公募的發行總份額為1萬億份,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的發行總份額分別是1470.84億份和7770.25億份。而去年同期,公募的發行總份額是3.13萬億份,股票型為3606.69億份,混合型為1.68萬億份。
年初迄今,公募已經出現了9例募集失敗的案例,相較于2020年和2019年同期增加了3只,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的數量有5只之多。除富安達外,記者發現還有中融、九泰、財通、中金、長安等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在名單之中。而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遭遇募集失敗的情況相對較少,只有交銀一家。形成對比的是,在3月發行的、洪流管理的嘉實阿爾法優勢募集份額達到54.37億元,在市場調整中也能進入爆款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