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
六部門部署進一步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19日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進一步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會議提出,光伏產業各方要深刻認識規范競爭秩序對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共同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8月20日
國家能源局公示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8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示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通知。通知顯示,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通知》(國能發科技〔2018〕49號)、《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評定和評價辦法》(國能發科技〔2022〕81號)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評審和復核,“基于自主可控IGCT器件的換流閥”等82項技術裝備列入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8月21日
2025年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6%
8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從分產業用電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2%;第二產業用電量59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第三產業用電量20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0%。
前7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84.6%
近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30.8萬輛,同比增長84.6%。7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9.1萬輛和259.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4.7%。1~7月,中國汽車產量為1823.5萬輛,同比增長12.7%;銷量為1826.9萬輛,同比增長12%。
8月22日
電力行業在全國企業信用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二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數據為161.61,呈現出企業信用水平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其中,電力行業在全行業排名中僅次于金融業,位居第二,充分彰顯出電力行業在推進信用治理現代化中所做的系統性努力。
8月18日
我國首個陸相頁巖油示范區今年產量已突破百萬噸
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建設在基礎理論、開發技術、工程技術、管理模式、綠色環保方面鑄就“五個示范成效”。截至7月底,該示范區今年頁巖油累計產量已突破100萬噸,相較去年提前了近4個月。
四川最大燃氣電站又一機組投產發電
8月18日17時18分,川投達州燃氣電站二期項目新建的3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轉入商業運營階段,正式投產發電。該項目于2023年11月開工建設,總投資額約34億元,是四川“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共建設3號、4號2臺74萬千瓦等級H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率先投產的3號機組,于7月31日并網調試。在建的4號機組正推進燃機復裝,以及汽機低壓缸、余熱鍋爐管道等安裝作業,計劃年底投產。
8月19日
京津冀最大地下儲氣庫群年儲采能力突破30億立方米
據中國石油消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群——大港油田儲氣庫群年儲采天然氣能力突破30億立方米,成為保障區域能源安全的“地下氣倉”。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儲氣庫群累計注采氣量已接近800億立方米,整體規模位居全國儲氣庫首位。
青海油田累計完成措施改造265井次
今年以來,青海油田持續推廣縫網壓裂、控縫高壓裂等工藝,完善老油區措施改造工藝體系,支撐油田穩產上產。截至8月17日,今年累計完成措施改造265井次,增油2.27萬噸。
8月20日
長慶油田CCUS技術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萬噸
截至目前,長慶油田近8年來埋存二氧化碳達102萬噸,歷史性突破百萬噸大關,通過二氧化碳驅累計增油5萬多噸。這標志著長慶油田CCUS技術在實踐中持續升級,正朝著更高效、更精準、更具規模化應用價值的方向穩步邁進。
我國首條海洋油氣裝備智能涂裝產線投用
8月20日,海油工程珠海基地迎來首條智能化涂裝產線!配備噴涂機器人、AGV智能接駁車,5分鐘搞定超大型塔筒內壁噴涂,效率比人工高4至8倍,還能解決盲區、漆面不均問題,24小時不停工。防腐涂層保護裝備抗海水腐蝕,未來還將引入AI進行優化,助力海洋裝備智能化升級。
南網首套“分電流接入” 技術穩控裝置投運
近日,500千伏東莞控制站穩控系統正式投運,該系統在南網內部首次應用了穩控裝置“分電流接入”技術,破解了500千伏東莞站線路及主變過載、線路N-2故障帶來的穩定問題。作為廣東電網今年防范系統運行風險的重要工程,其投運標志著東莞電網安全防御能力實現重大突破。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
8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寧夏-湖南工程)投產送電。工程投產后,每年可從寧夏向湖南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8月21日
1650億立方米!我國又一大型頁巖氣田誕生
8月21日,中國石化江漢油田紅星頁巖氣田1650.25億立方米頁巖氣探明儲量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審定,標志我國又一大型頁巖氣田正式誕生,進一步證明紅星地區具有良好的資源潛力,成功開拓了頁巖氣戰略增儲新陣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CCUS技術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萬噸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長慶油田近8年來埋存二氧化碳達102萬噸,歷史性突破百萬噸大關,通過二氧化碳驅累計增油5萬多噸。這標志著長慶油田CCUS技術在實踐中持續升級,正朝著更高效、更精準、更具規模化應用價值的方向穩步邁進。
8月22日
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已接卸600船
近日,馬耳他籍“哈瑪拉”號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穩穩靠泊在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碼頭,標志著該接收站已安全完成第600艘LNG船舶的接卸任務。大港邊檢站主動靠前服務,提供高效、專業、安全的出入境通關服務和嚴密的口岸監管保障。
大秦鐵路貨運量突破九十億噸
據國鐵太原局消息,8月21日9時50分,隨著73003次2萬噸重載列車開行,大秦鐵路累計貨運量突破90億噸。大秦鐵路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全長653公里,承擔著300多家主要電廠和6000多家企業的生產用煤運輸任務,煤炭運量占全國鐵路煤運總量的1/5,是我國西煤東運的重要能源通道。
8月18日
全國最大規模高速公路充電站在浙江投運
8月18日,在G25長深高速浙江杭州桐廬服務區(南區)光儲充一體化智慧充電站正式投運,為新能源車主長途出行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補能保障。據悉,桐廬服務區(南區)充電站是全國單側最大規模高速公路充電站,由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下屬的杭州市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建設,共設有108臺大功率快充樁。
8月19日
上半年甘肅新能源外送電量同比增長59.25%
1至6月甘肅新能源外送電量191.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25%,外送規模位居全國第二位。目前,甘肅省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65%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分別成為全省第一和第二大電源,新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40%;新能源最大出力達2615萬千瓦,最高占比超過80%。甘肅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600萬千瓦,利用小時數居全國前列,最大充電電力363萬千瓦。
8月20日
今夏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第四次突破歷史極值
8月20日12時35分,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今夏第四次突破歷史極值,達到1.55億千瓦,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長5.99%。得益于新型電力系統承載能力的不斷提升,江蘇電網運行平穩、供電安全可靠,全面滿足用電需求,全力支撐經濟大省安全度夏。
8月21日
海南新能源裝機突破1200萬千瓦
截至8月10日,海南省新能源裝機達到1208萬千瓦,其中,風電217萬千瓦,光伏945萬千瓦,生物質46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比例升至47.8%,能源轉型走在全國前列。2025年以來,海南新能源新增并網容量371萬千瓦,裝機突破1200萬千瓦,同時有力推進“新能源+儲能”模式,完成配儲容量124.7萬千瓦,配儲比例全國第一。
山西前7月累計產煤超7.5億噸
8月21日,從山西省統計部門獲悉,今年7月山西省規上原煤產量10699.1萬噸;1至7月規上原煤產量累計達75644.0萬噸,同比增加7.2%,約占全國同期產量的27.2%。作為我國“西煤東運”主通道,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的大秦鐵路承擔著全國鐵路煤運總量的約五分之一。在大秦鐵路653公里的鐵軌上,日復一日奔馳著載重2萬噸煤、長達2.6公里的列車,為全國多地群眾清涼度夏提供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