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東方科技網 國內 >

炎熱天氣催熱南昌“冷經濟”!這個夏天南昌“冰力”十足

| 2025-07-29 15:14:46
7月的南昌,驕陽似火。高溫天氣持續在線,卻點燃了南昌“冰”市場的火爆——從便利店里的創意冰杯到茶飲店的“花式”冰品,從外賣平臺的“袋裝冰”到超市里的“露營冰盒”,我市商家紛紛搶灘“降溫經濟”。近日,記者探訪我市多個消費場景,感受這場由高溫催生的“冰生意”熱潮。

“花式冰飲”受年輕人追捧

上午10時,紅谷灘區某連鎖便利店門口,店員正將一箱箱透明塑料冰杯搬進冷藏柜。“這幾天冰杯賣瘋了,1天補貨3次還不夠。”店員陳珉邊說邊擦拭額頭的汗水。記者看到,這種售價2元的冰杯內裝滿了碎冰,消費者可自行搭配旁邊的飲料或咖啡,制成冰鎮飲品。

“早上買一杯冰,再倒進自帶的咖啡,比店里買的冰美式劃算。”正在選購的白領王華向記者展示她的“DIY作品”。便利店負責人介紹,7月以來冰杯銷量同比翻了兩倍,部分門店甚至出現斷貨現象。

“叮咚!您有新的外賣訂單。”在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制冰廠老板李國友的手機響個不停。“現在每天能賣出去3噸冰,光是外賣平臺就接了200多單‘袋裝冰’。”李國友打開冰庫,一股“白霧”撲面而來,工人們正將冰塊裝進透明塑料袋,每袋5斤,售價8元。

“燒烤攤、夜市大排檔是主要客戶。”李國友告訴記者,一位燒烤攤主曾一次性下單200斤冰,“客戶主要用來冰鎮啤酒和食材,天氣越熱要得越多。”記者在外賣平臺搜索發現,不少商家還推出了“冰+飲料”組合套餐,月銷量高達上千單。

下午3時,萬象天地購物廣場某網紅茶飲店門口排起長隊。該店店員介紹,近期推出的“西瓜冰桶”和“芒果冰山”成為爆款。例如“西瓜冰桶”,就是用半個西瓜的果肉+冰沙,再插上吸管和勺子。“拍照好看又解暑,每天限量50份,很快售罄。”

在另一家國風茶飲店,記者見到了更具創意的“冰”產品:古法酸梅湯凍成的“冰葫蘆”、用老冰棍調制的“懷舊冰奶茶”……該店店長劉斯斯說:“我們還接到過企業團建200根冰棍的定制訂單。”

“冰”消費折射消暑需求升級

“以前買根老冰棍就行,現在連冰棒都要挑顏值。”在滕王閣景區,張女士給孩子買了一根“滕王閣”文創雪糕后說,“孩子非要選這個。小小雪糕很有創意,而且孩子也開心,挺好的。”記者注意到,這款雪糕比普通冰棒售價要高出不少,卻因造型好看成為景區爆款。

而退休教師趙剛則更青睞傳統方式,他提著剛從菜市場采購的綠豆和冰糖對記者說:“超市的冰鎮飲料動不動就七八塊錢,我自己煮一鍋綠豆湯成本不到五塊錢,放冰箱冰鎮夠全家喝兩天。”在趙剛常去的墩子塘菜市場,雜糧攤主王阿姨告訴記者,7月以來綠豆銷量漲了四成,不少老人家一次買五六斤,成為消暑必備品。

記者隨機采訪20余位市民發現,年輕人更愿意為創意冰品買單,而中老年群體則偏好實用型消暑產品。在紅谷灘萬達廣場的網紅茶飲店,大學生林霖舉著會“冒仙氣”的液氮冰淇淋連拍10余張照片,“價錢有點小貴,但這個創意我認為值得。”

“單純賣冰利潤有限,但結合消費場景就能溢價。”某連鎖超市采購經理周先生告訴記者,超市今年新增的“露營冰盒”內配冰袋、冰鎮水果和定制冰錘,周末常被搶空。某茶飲品牌店推出的“自己砸冰領優惠”活動更引發熱潮,該店店員表示:“不少網絡博主購買冰品進行短視頻拍攝,也間接帶動了飲品的銷量。”

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習明明認為,南昌“冰”生意的火爆,反映了商家對高溫經濟的敏銳捕捉。我市大街小巷一塊冰的“升華”之旅背后,是商家與高溫的“斗智斗勇”,也是消費升級的生動注腳。“從滿足基礎需求到提供情緒價值,‘冰’已從消費品轉變為社交媒介。”習明明認為,“降溫經濟”將向更細分、更創意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相關推薦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