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社區就診,卻發現了心臟里的大問題,隨后入住“家門口”的醫院,市三甲醫院專家“上門”開刀,短短兩周“藥”到病除。這是68歲的黃先生最近一次的看病經歷,也是寶山醫聯體建設下的就診場景。
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心內科病房,剛經歷了心臟手術的黃先生恢復良好,下午即將出院。談起這次在“家門口”就解除了身體里的“定時炸彈”,黃先生充滿了感激:“房顫很危險,什么時候發作也不知道,我這次是第二次發病,做了手術把病癥解除了,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相關資料圖)
黃先生家住寶山區顧村鎮菊泉社區,半個月來一直覺得胸悶、心慌、透不過氣。兩周前,愛人陪著黃先生來到菊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本只是想配藥、掛水緩解一下病情。但當天前來坐診的仁濟醫院心血管病專家黃劍鋒卻發現了異樣。
“他來的時候覺得氣透不過來,非常難受,做了心電圖發現是房顫。房顫最大的威脅第一個是腦梗塞,第二個危害是引起心衰。他之前已經反復出現了三次腦梗,并且氣透不過來,所以說當時情況非常危急,不及時救治可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心內科主任黃劍鋒說。
診斷后,黃主任立即開設綠色通道,最短時間協調好床位,當天便將黃先生轉診收治進入了家附近的仁濟醫院寶山分院。
考慮到黃先生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又多次腦梗,經仁濟醫院總院多學科專家會診,最終決定在心腔內超聲的指導下,實施“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最高難度的手術。4月初,3名總院心內科頂尖專家和分院心內科團隊共同合作,4個小時為黃先生解決了“心頭大患”。術后第一天黃先生就能順利下床走動。
“我們之所以派了這么多專家一起過來,主要是想一次性解決病人問題,讓病人少受痛苦。如果分開做,他可能要接受兩次手術。此外,醫生們在一起多學科協作,可以更好、更安全、更有效解決病人的復雜問題。”仁濟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介紹。
近年來,寶山區逐步完善醫聯體網格化布局,推進以區域醫聯體和專科聯盟為主要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形成“5 3”區域醫療聯合體格局,讓寶山居民享有市級均等化、同質化醫療服務。
自2018年仁濟托管大場醫院以來,總院醫療資源下沉,委派10余名專業骨干擔任學科帶頭人和科室執行主任,仁濟寶山分院醫療新技術、新項目不斷開展,發揮區域醫療中心作用,培育院級重點專科7個,成功申報6項區重點專科,總手術量增長200%,三四級手術增長14倍,建立內鏡、血透、卒中、胸痛、靜配“五大中心”,有效增強醫院搶救危重癥患者的綜合能力。
今年,仁濟醫院寶山分院進一步加強與周邊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定期安排仁濟專家到社區坐診、提前預約,實現了患者不出社區就能享受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孫子瓔 仲昱峰 張鷗影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