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舜華臨武鴨風味獨特”“那個釀豆腐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沒變”……3月25日,“郴品郴味”定點餐飲企業郴州溫德姆酒店,一群從廣東返郴的客人在品嘗色香味俱佳的一桌“郴州飯”后,連連稱贊。
這桌“郴州飯”豐富多彩,小吃、主菜、主食、茶飲、水果等食材全部產自本地。
這“一桌飯”,勾起人們無限鄉愁,也折射出郴州的農業品牌正強勁崛起。
為了“一桌飯”,“草皮鎮”退草變耕地
糧穩則天下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凸顯這個道理——中國人要端穩中國碗,中國碗要裝好中國糧。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胸有大局,穩穩端牢中國糧;心有所系,做優一桌湖南飯。

如何做好一桌“郴州飯”?郴州精心編制“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出臺穩定糧食生產十條強化措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農業品牌建設為抓手,打造蔬菜、柑橘、茶葉、生豬“四大百億產業”和糧食、烤煙兩大傳統產業,不斷探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地為糧之本,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抓好糧食生產,田長制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3月16日,郴州市委書記、總田長吳巨培來到蘇仙區五里牌鎮大頭垅村調研春耕備耕,再三叮囑田長、種糧大戶:要嚴格保護耕地,讓每一畝土地都變成豐收的沃土。
去年,我省在郴州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宜章縣、資興市及長沙瀏陽市試點田長制,郴州市迅速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田長體系和田長制協作機制,2.59萬名各級田長相繼走馬上任。
為了“一桌飯”,郴州五級田長扛牢責任、守住紅線、護好良田,去年全市違法用地、違法占用耕地同比分別下降60%、47%。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北湖區華塘鎮三合村,新翻的泥土散發著芬芳。村級田長王元和指著村口一片復墾好的田地說:“這塊地原為良田,被占用違建,經依法拆除并整理后,村里流轉給種植大戶,準備種植水稻。”
見到蘇仙區飛天山鎮和平村村級田長吳宇恒時,他正在田間指導該村種糧大戶吳小京駕駛旋耕機翻耕土地。
今年,村里的經濟能人吳小京流轉耕地1000余畝種糧食,田長吳宇恒對吳小京說,“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種糧還有補貼,你可要把地種好哦!”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一定會搞好生產,奪取糧食豐收。”吳小京說。
飛天山鎮是遠近聞名的“草皮鎮”,以前全鎮近七成村民靠種植草皮發家。2020年,該鎮啟動退草還耕,目前已完成退草還耕2.7萬余畝,其中恢復水稻種植面積1.3萬余畝。
在郴州,類似退草還耕、退漁還耕的例子還有很多。
做好“一桌飯”,材質好才是真的好
3000萬元!前不久,深圳市農耕記餐飲公司與桂東縣欣榮生態農業公司簽訂蔬菜采購協議。
為什么千里迢迢來到桂東縣采購蔬菜?桂東作為“全國生態示范區”“世界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縣”,種植的蔬菜材質自然好。
做好“一桌飯”,材質是關鍵!都說廣東人的嘴巴刁其實是對食材的要求高!
要做就做最好!為了確保材質,郴州就拿粵港澳的標準當成自己的目標,發揮生態、區域優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推動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安全化、品牌化發展。
目前,郴州市已發展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家,去年僅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果蔬總量就達257萬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郴州配送中心平臺,現有大灣區授牌生產基地161個,其農產品銷售總額在大灣區以外的同類平臺中排名全國第一。
既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安全吃得好。郴州市把食材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對所有認證基地生產進行監管,嚴格檢驗農產品,實行全程溯源。
2月11日,郴州新郴農生態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艷書終于松了口氣,檢測合格的198頭生豬完成裝車后,分別發往深圳清水河中轉倉和珠海斗門接駁點,出口至香港、澳門。
您知道這批銷往港澳的生豬經歷多長時間、多少次嚴格檢測嗎?——2個多月、8次檢測,共采集樣品145份,監測11種疫病和59項農、獸藥殘留。全部合格之后,才有了這次裝車出口。
“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郴州不遺余力。如今全市已納入國家追溯平臺、省“身份證”平臺的農業企業分別有924家、440家,完成“一品一碼”賦碼標識的農產品1150個。全市“兩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達221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就是需求、銷路、利潤,就是農產品持續發展的空間和不竭動力。
郴州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術,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大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
目前,郴州已開發東江湖茶、桂陽五爪辣等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永興冰糖橙、宜章臍橙等14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及舜華臨武鴨等154個知名企業品牌。
品牌建設久久為功。今年,郴州又啟動培育農業品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3月18日,2020年迪拜世博會湖南活動周郴州城市主題日活動現場,中國館游客伴手禮桂東玲瓏王茶葉引人矚目。玲瓏王茶葉走上國際舞臺,源于玲瓏王茶葉開發有限公司最嚴格的生產管理,其收購的最高等級“一葉一芽”鮮茶葉長不超過3.2厘米、葉寬不超過1.2厘米,加工后形美、香馥、味醇,深受人們喜愛。
受益“一桌飯”,小餐桌推動大產業
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漫山遍野盛開的油菜花,游客徜徉其中。
這是記者3月中旬在桂陽縣太和鎮溪口村踏春看到的動人風景。今年,該村種糧大戶徐坪耀與桂陽工業園芙蓉食品醫藥項目區加工企業合作,承包了500畝高標準農田,實行油稻連作。
油菜田成網紅打卡地,徐坪耀喜上眉梢:“油稻連作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提升經濟效益和鄉村美譽度,這步棋走對了!”
徐坪耀粗略算了一筆賬:“實行油菜、早稻、晚稻連作,每畝高標準農田毛收入2500元左右,今年搞個百多萬元不成問題。”
芙蓉食品醫藥項目區工廠林立,舂陵江大米、太和辣業、景湘源飲料等企業紅紅火火。這些企業廣泛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聯接水稻、蔬菜等基地40多萬畝,進行深加工,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帶動10萬余戶農戶受益。
在郴州,受益“一桌飯”產業鏈的事例比比皆是。“神農故郡”安仁縣,集優質稻研發、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平米業公司,為1300余戶糧農免費供種、技術指導、機械化服務,同時按保底價收購糧食,帶領他們闖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臨武縣舜華鴨業公司平潤養殖基地,一只只體態玲瓏的鴨子在碧綠的池塘里嬉戲,悠揚、高亢的嘎嘎聲響徹山谷。公司董事長胡建文說,他們與全縣200多個家庭農場建立合作關系,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同享、互惠互利,年出欄臨武鴨1000多萬羽。此舉,公司獲得綠色安全、品質純正的原材料,農戶取得穩定的收益。舜華鴨業已形成集養殖、加工、商貿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去年產值達13億元。
小餐桌推動大產業。去年,郴州農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572億余元,同比增長9.7%。
村民穩定增收,鄉村變漂亮了,一個產業興、人心齊、生態美、環境優、百姓富的郴州,正昂首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白培生 顏石敦)
